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至五章
摘要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教育部高教司组主编. —6版.—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14.6
授课教师:何菊香
引论:西方经济学内容
经济学十大原理
-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研究对象
通常认为是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知识点
迄今为止人类经济体制大体经历了以下四种类型:
- 1.自给自足经济
- 2.计划经济
- 3.市场经济
- 4.混合经济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
运用个量分析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价格机制决定的,
故微观经济理论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
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
由于这些变量的中的关键变量是国民收入,因此微观经济学又称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想要解决的问题
- 1.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合理性。
- 2.作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总体上倾向于对它加以鉴别批评,识别西方经济学家各种理论与说法的阶级利益意图。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经中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即
理性经济人假设
。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是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定义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Q_d=f(P)=\alpha-\beta*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影响因素(非价格因素)
- 成本(投入价格)
- 技术水平
- 卖家数量
- 预期
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定义
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原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Q_s=f(P)=-\delta+\beta*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市场均衡
均衡的含义
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 局部均衡
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 一般均衡
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桩体进行分析。
均衡价格
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的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含义
表示应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铭感程度。
它告诉我们,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是,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弹性一般公式: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
e=\frac{\frac{\Delta Y}{Y}}{\frac{\Delta X}{X}}
=\frac{\Delta Y}{\Delta X} \cdot \frac{X}{Y}
$$
需求的价格弹性
$$
e_d=- \frac{\Delta Q}{\Delta P} \cdot \frac{P}{Q}
$$
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
$$
e_d = - \frac{\Delta Q}{\Delta P} \cdot
\frac{\frac{P_1+P_2}{2}}{\frac{Q_1+Q_2}{2}}
$$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e_d>1$时:富有弹性
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动。
$e_d<1$是:缺乏弹性:
降价会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是厂商的销售收入正价,即销售收入与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 商品的可替代性
-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的比重
- 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消费者选择
效用论概述
效用的概念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total utility)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是之消费者在一定是假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 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及编辑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
指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已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
\sum_{i=1}^{n} {P_i X_i} = I
$$
$$
\frac{MU_1}{P_1} = \frac{MU_2}{P_2} = \cdots = \frac{MU_n}{P_n} = \lambda
$$
表达的含义:
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话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标记效用。
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原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之间的差额。
公式表示
令反需求函数$P_d = f(Q)$$$CS = \int^Q_0 f(Q){\rm d}Q - P_0 Q_0$$
无差异曲线
内容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公式定义
$$
MRS_{12} = \lim_{\Delta X_1 \rightarrow 0} -\frac{\rm d X_2}{\rm d X_1}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递减的。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均衡
均衡条件
$$
MRS_{12}=\frac{P_1}{P_2}
$$表示: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实现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是的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换种说法,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者原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区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_{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区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frac{P_1}{P_2}$)
生产函数
厂商
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的组织形式
- 个人企业
- 合伙制企业
- 公司制企业
生产
生产函数
表示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的关系。
形式一
$$
Q=f(X_1,X_2,\cdots ,X_n)
$$
其中$X_n$表示第$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形式二(简化形式)
$$
Q=f(L,K)
$$
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时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事件周期。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用$\bar{K}$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的,用$L$的,则生产函数可写成
$$Q=f(L,\bar{K})$$
总产量$TP_L$
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于的最大产量。
对应公式:
$$TP_L=f(L,\bar{K})$$
劳动平均产量$AP_L$
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对应公式:
$$AP_L=\frac{TP_L(L,\bar{K})}{L}$$
劳动的边际产量
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对应公式:
$$
MP_L=\frac{\Delta TP_L(L,\bar{K})}{\Delta L}
$$或
$$
MP_L=\frac{\rm d TP_L(L,\bar{K_L})}{\rm dL}
$$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不变的生产要素添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总的来说,当$MP_L>AP_L$时,$AP_L$曲线是上升的;当$MP_L<AP_L时$,$AP_L$曲线是下降的;当$MP_L=AP_L$时,$AP_L$曲线到达最大值。
长期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意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以常数$Q^0$表示既定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于的生产函数为:
$$
Q=f(L,K)=Q_0
$$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带来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式为:
$$
MRTS_{LK}=-\frac{\Delta K}{\Delta L}
$$
同时,维持既定产量不不,增加劳动投入带来的总产量增加量和由资本减少所引起资本所减少的总产量必然相等,既有:
$$
|\Delta L\cdot MP_L|=|\Delta L\cdot MP_K|\
\implies -\frac{\Delta K}{\Delta L}=\frac{MP_L}{MP_K}
$$
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时递减的。
等产量曲线的具体形状
-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也称为线性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函数通常形式为:
$$
Q=aL+bK,(a,b>0)
$$
对应的等产量曲线:
-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通常形式:
$$
Q=\min{\frac{L}{u},\frac{K}{v}},(u,v>0)
$$
其中$u,v$表示固定的劳动和生产技术系数,分别表示生产单一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即生产必须安装$L$与$K$之间固定的比例进行。
-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般形式:
$$
Q=AL^\alpha K^\beta
$$
其中$Q$为产量;$L$和$K$分别是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alpha,\beta$为个参数,$A>0,0<\alpha,\beta<1$参数$\alpha$与$\beta$的经济含义
当$\alpha+\beta=1$时
$\alpha$,$\beta$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alpha$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beta$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当$\alpha+\beta>1$时,为规模报酬递增;
当$\alpha+\beta<1$时,为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
用以表示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与产量增加的比例之前的关系。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成本
相关概念
-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 显成本和隐成本
显成本指厂商在上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们所拥有的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价格。
- 总成本
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成本最小化
等成本线
指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租和的轨迹。
成本方程:
$$
C=wL+rK
$$
其中$w$为要素市场既定的劳动价格,$r$为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
生产均衡点
$$
MRTS_{LK}=\frac{w}{r}
$$
它表示: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是的是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即:
$$
MRTS_{LK}=\frac{w}{r}=\frac{MP_L}{MP_K} \
\implies \frac{MP_L}{w}=\frac{MP_K}{r}
$$
他表示,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宗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技术和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不恒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当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句式扩展线。
扩展线与短期总成本
结论
- 长期总成本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小生产成本。
- 短期总成本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小生产成本。
短期成本曲线
假定厂商短期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其中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则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的短期总成本:
$$
STC(Q)=w\cdot L(Q)+r\cdot\bar{K}
$$
短期成本的分类
总不变成本TFC
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e g. 设备折旧
总可变成本TVC
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e g. 原料,工资
总成本TC
是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公式表示:
$$
TC=(Q)=TFC+TVC(Q)
$$平均不变成本AFC
是厂商在短期诶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不可变成本。
公式表示:
$$
AFC(Q)=\frac{T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可变成本。
公式表示:
$$
AVC(Q)=\frac{TVC(Q)}{Q}
$$平均总成本VC
是厂商在短期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公式表示:
$$
AC(Q)=\frac{TC(Q)}{Q}=AFC(Q)+AC(Q)
$$边际成本MC
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表示:
$$
MC(Q)=\frac{\Delta TC(Q)}{\Delta Q}
=\lim_{\Delta Q\rightarrow 0}\frac{\Delta TC(Q)}{\Delta Q}
=\frac{\rm dTC}{\rm dQ}
$$各类短期成本曲线
短期边际产量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于的是边际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正因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的对应关系
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由$LTC=LTC(Q)$表示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公式表示:
$$
LAC(Q)=\frac{LTC(Q)}{Q}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在企业生产扩张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边是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边是规模不经济。同时决定了$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
外在经济
企业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外在经济
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了,则为企业的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位置。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干中学:降低长期成本
学习曲线
公式表示:
$$
L=A+BN^{-\beta}
$$
其中L为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量;N为累计的产出两;常数$A,B>0$。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