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关于人
“人”这一概念,并非如我们日常思维中的看法或是西方形而上学般的定义。也就是说,并不是非要有人的外观,感觉,能互动的对象才能被以人看待。例如,科幻电影里常出现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仔细深究就会发现其实就是套了一层机器的外壳,其内核还是人的内核,其行为也是遵循人的行为逻辑。
说到这,勾起了我记忆中一则零几年的旧闻。说是一男子花费五十来万购买了一台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与人交流,互动,简直就如真人一般。后来爆出来所谓的互动机器人不过是雇人通过远程操控和根据固定话术对问话进行回复,让机器表现得像人而已。最后这还上了央视新闻,听者都不免一笑。
电影作品中机器人的内涵都远不如现实的人更为精彩万分,无论是《黑客帝国》中因能源危机为获取生物能而将人类作为电池式饲养的机器,还是《我,机器人》中机器人为保护人类免受其自相残害而违反“机器人三大法则”,违背人类的命令,反抗人类并意图将人类囚禁。这些行为其实都显得根基薄弱,而经不起推敲。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5),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6)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7)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das Bewußtsein]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 bewußte 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做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做是他们的意识。
这种考察方法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指出历史资料的各个层次的顺序。但是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相反,只是在人们着手考察和整理资料——不管是有关过去时代的还是有关当代的资料——的时候,在实际阐述资料的时候,困难才开始出现。这些困难的排除受到种种前提的制约,这些前提在这里是根本不可能提供出来的,而只能从对每个时代的个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和活动的研究中产生。
意识是对自身与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
而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却没有这样的基础,但却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意识和行为。
游戏《底特律:化身为人》以黑奴贸易时期黑人的遭遇为蓝图和灵感,编撰了一段虚构的机器人自身的解放运动。可问题就在于作品中的“机器人”并未拥有“黑奴”的存在基础却拥有“黑奴”的解放自身的诉求和行为。
当然也并不是说,用有人的属性的对象就一定会被当作人来看待,要知道黑奴贸易时期,黑奴就从不被当作人来看,完完全全就是工具,物品,损害了也是当作财产对其主人进行补偿。就算是在当下,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弱势群体被污名化,视作贱民,“两脚羊”,林林种种。
“人”这一概念是不断扩展,变化的。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
只要能与之发生社会关系的对象,都可以归纳到“人”这一概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