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原本想作为演讲稿子,但最后根本没有用上。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在未真正了解社会之前,着实过于不切实际。
首先得说明下,我想大家也都明白在这个升学型学校里一切有影响于成绩的行为很可能被制止,尤其还身在实验班。而我想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站在这里不是来竞选任何职位的 ,而是来表达下自己的思想与看法,随便锻炼下自己的演讲能力。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关于升学还是就业的问题。
众所周知,一旦我们结束学业,就得面临就业的难题.而这也是在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场有许多人对究竟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外出务工难以取舍。我想结合在当今几乎全民应试教育体质以及自身条件,这个取舍其实不难决定。
举个例子吧,我有一个儿时同乡的好友在高中混了了几年就随父母外出务工,今年过年回来我们还对比谈了一会。当问及在工地混得如何时,他说:也就做一些杂工之类。令我惊讶的是我从他那里了解到他爸妈在工地上做包公一个月竟能挣得近两万的工资,但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却让我明白了点什么!没天早上凌晨四点起床,然后六点上班,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八点,期间只有一些行为吃饭才有的休息时间。这
让我明白一个没文凭、没文化、没能力、自己没关系的人的工薪为可以达到五位数,同时我也明白这样的人唯一所能为自己换来生活资料的就是身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本钱。
听到这的朋友心里很可能产生一个念头——在这之后我要好好读书,我才不要像那样没尊严的活着。但我在此立刻打消你那只能是念头的念头,因为你那念头在一觉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便你能保持,但能不能上大学也依然是个未知数,更何况上一个人们口中的好大学。就拿我们学校南部二中来说,我们这一届共有近一千七百人,当初有很多人可谓是挤破头都想挤进来的角色,甚至宁愿交黑钱,可见这里聚集了很多在进来以前是被称作精英的人,这么多人放哪里都是黑压压的一片,然而在这么大的基数最后只有极少数能进入人们口中的知名大学。据县上教育网消息,2013年我校有57人顺利进入一本院校,有八百多人在本科线以上。注:是我们学校的两个校区,且是文理总上线人数,基数应该达到近两千五百人。不得不说这很残酷, 在场可以说有超过一半人将不会进去大学,这另一小半人中又有一部分只能选择专科。
在场可以说有超过一半人将不会进去大学,这另一小半人中又有一部分只能选择专科。而那些可以顺利进入本科大学的又只有一两个人或甚至没人进入一本或重点的人。
看似很严格且残酷的筛选在庞大的基数下也产生了每年近六百五十万的大学生,六百五十万是什么概念,堪比整个宁夏自治县的人口,每年都有一个县人口数量的大学生向你跑来要工作,那得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同样是为大家举个例子,关于本科大学生的。可能有人问为什么不举一个专业大学毕业的呢?这个问题好!它包含了了社会上的很多方面,被淘汰是这在这个社会的必然结果,因为这个社会根本无法容纳每年六百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出现很多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也就算不上什么奇怪事,如果不出现那才叫奇怪呢!我认识一个二本院校毕业的程序员,当然刚开始也找了很久的工作,在一家公司设计网站以及软件。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必须要提的是他的工资是在五千左右。可能大家觉得这还过得不错,每天只上八小时的班,还是坐办公室的,工作无聊时还可以偷偷玩玩电脑游戏。但我问及现在的收入能否满足日常开支以及日后买房的话费时,他很干脆地回答:不够。不得不说这在我资料之中,在一线城市就这样的工资能轻松买房的才是少数。当我问及他对学校教育的看法时,他居然这样回答道:简直就是垃圾,如果能选择的话我绝不会选择读书。
在当今学校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高层的决策几乎都是围绕升学率展开的。这也就造就很多高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往往拥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和一本名牌大学的毕业证,在校园里受尽各个课任老师以及校领导的赞扬,身负各种学生时期别人所羡慕的光环。然而往往毕业后才知道,用人单位所关心是你的办事效率而不是你那漂亮的成绩单。
在我的观察中,制度腐败早已渗入学校体制中,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早已成为一种取得大学毕业证书的唯一方式,而不是有意识地为自身成长需要的途径。一所学校的好坏在当今被简单的以升学率的高低来简单的判断,用人单位也就文凭的好坏来选择求职人,自然学校的升学率也似乎理应成为被校领导所看重的首要因素,同样应试教育被推行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这里也就出现了许多问题,这种体制下的学生也大都只是能在试卷上表现他们的理论知识,而能真正能去动手实践。他们中甚至有一部分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他们往往自卑而不善言表、狂傲而不能有为……
总之,你选择结业对你个人方面是有一定的益处,而你选择深造那你有可能过着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领生活。还是那句话,结合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更多的时候是没得选。